CCF-CV走进高校系列报告会(第二十六期,湖南工业大学)

阅读量:195
2016-12-15

00

智能感知技术高峰论坛

 

20161218日(星期日)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湖南工业大学

(科技楼1楼报告厅)

 

主办方: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CAAI-PR)、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CCF-CV

承办方:湖南工业大学

责任人朱文球

 

 

会议程序



9:30-9:40  签到

 

9:40-10:25

报告题目: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与新前沿

特邀讲者:谭铁牛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0:25-11:10

报告题目:行人再标识问题的若干研究新进展

特邀讲者:赖剑煌教授,中山大学

 

11:10-11:55

报告题目: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应用

特邀讲者:王耀南教授,湖南大学



 

14:00-14:45

报告题目:生物启发的视觉信息处理

特邀讲者:胡德文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14:45-15:30

报告题目:文字识别研究新前沿

特邀讲者:刘成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5:30-16:15

报告题目:虹膜识别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特邀讲者:孙哲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参加人员

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挖掘、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专业人士、研究生及其他感兴趣者。

01 


特邀讲者介绍

 02

谭铁牛
,博士、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IEEE FellowIAPR Fellow198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硕士与博士学位。19891997年在英国雷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作,1998年回国到中科院自动化所工作,历任该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所长。现为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已出版编著和专著11部,并在主要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50多篇,获准和申请发明专利80多项。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曾担任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第一副主席、IEEE 生物识别理事会(Biometrics Council)主席,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题目: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与新前沿

报告摘要:从世界的视角去探寻科技发展的规律,预判科技的发展趋势,挖掘科技发展新前沿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回顾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了过去500年间所发生的五次科技革命的源起、演进及其带给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和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本报告将分析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并着重就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制造、农业、人口健康、基本科学问题等六大领域中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进行了阐述。

03
赖剑煌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组副主任,广东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 IEEE高级会员。19861989年分别在中山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在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特征识别、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已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广东联合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等。已发表了约200篇学术论文,主要发表在ICCV CVPR ICDM等专业重要学术会议以及IEEE TPAMIIEEE TIPIEEE TNNIEEE T-SMC(PartB)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报告题目:行人再标识问题的若干研究新进展

报告摘要:行人再标识(person re-identification)问题,是视频监控、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报告首先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重点介绍本团队在行人再标识方向的若干研究进展,包括了基于时空线索的行人再标识、行人的动态匹配模型、行人的镜像表示、跨视域的鉴别成分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再标识等方法。相关理论可应用于现实监控系统,对于图像搜索与匹配领域也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04王耀南,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德国Bremen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德国洪堡优秀学者,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湖南省首届科技领军人才,湖南省最高科技成就光召科技奖、中国发明创业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智能机器人、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应用、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智能电动车控制技术、机械电力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先后主持完成国家“九五”攻关、十五攻关、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德国洪堡杰出青年基金和DFG基金项目、欧盟第五框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德国科研教育部(BMBF)国际合作项目、德国航天研究中心(DLR)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创业特等奖1项、省部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著作8部,发表论文SCI收录13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

报告题目: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应用

报告摘要:报告介绍了智能制造机器人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优化、执行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智能制造机器人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星等高端装备的支撑,也体现在对于其他制造装备通过融入测量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机器人、数控等技术实现产业的提升。报告概述智能制造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难题及发展前景与趋势。探讨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现状智能制造机器人对检测控制技术的挑战智能制造机器人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核心技术难题。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视觉传感器、机器视觉检测、嵌入式网络化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等技术,视觉传感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应用医药、饮料、电子、汽车、飞机等智能制造生产线。具体阐述了制约目前智能制造机器人研发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及可行性解决方案。总结与展望智能制造机器人下一步发展趋势我国亟需的智能制造机器人。

 



05胡德文,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合作出版专著、教材与译著共10部,在BralnPNASIEEE T-PAMI,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l检索180余篇,SC他引约2000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全军、教育部和湖南省一等奖4项。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全军、湖南省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奖。目前担任国际神经网络学会会刊Neural Networks等多个杂志编委。

报告题目:生物启发的视觉信息处理

报告摘要:生物视觉是经过长期进化的结果,而计算机视觉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本报告从生物视觉机理、生物视觉启发的图象处理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角度出发,探讨自然场景目标认别与跟踪问题。

 


06刘成林,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无线电信息工程系,1992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63月到199710月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11月到19993月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3月到200412月在日立中央研究所(东京)先后任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兴趣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文字识别与文档分析等。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合著英文专著一本。现任国际刊物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and VisionComputing, Int. J.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Cognitive Computation的编委和国内期刊《自动化学报》的副主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

报告题目:文字识别研究新前沿

报告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字识别领域的方法研究和技术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文字识别技术产生了一些新的应用需求,对学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文字识别性能的快速提高,同时也使研究者对文字识别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迷惑。本报告中,我首先回顾一下文字识别领域的发展简史,然后介绍几个目前面临大量需求的应用领域,包括一些传统应用领域(银行票据处理、邮政地址识别)和新生的应用领域(网络文档检索、古籍文档数字化、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些应用中的挑战性技术问题,我提出一些前沿研究方向。深度学习是一个重要选项,但还有很多其他的科学技术问题和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07孙哲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IAPR国际模式识别学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秘书长、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掌纹识别、光场相机技术。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余项,出版英文编著6部,发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论文170多篇,其中SCI收录35篇,EI收录113篇,近5年论文被SCI他引600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3000多次,H-index指数3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3项。虹膜识别技术在国际竞赛NICE蝉联冠军并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在煤矿、司法、金融等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 

报告题目:虹膜识别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报告摘要:虹膜纹理特征因人而异、稳定不变、安全可靠,是理想的身份认证标识信息。我们团队从1998年起开始在国内开展虹膜识别的研究,在虹膜图像获取、虹膜区域分割、虹膜特征表达、虹膜图像分类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系统发展了虹膜识别的计算理论和技术方法。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团队在虹膜识别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路线,提出虹膜识别学科发展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虹膜识别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创新虹膜成像和识别方法,增强虹膜识别系统对用户和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实现远距离、多模态、多目标用户的自动身份识别。


08执行主席:李长云,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湖南省二级教授,湖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智能信息感知及处理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湖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株洲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兴趣为软件方法学和软件自动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课题等课题10多项;参与国家973课题、863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主持完成了湖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及拆账系统等十余项横向项目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重要刊物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多篇;出版《软件动态演化技术》等专业著作3本;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10余个。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智能信息感知及处理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位于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3楼。目前实验室有教师23人,硕士研究生60余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高维信息传感技术、异构资源的感知计算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应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