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CCF-CV视界无限系列研讨会(第十一期,智能系统环境感知)

阅读量:676
2021-12-10


主题:智能系统环境感知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

执行主席:朱鹏飞 张长青

时间:2021年12月12日 08:50-12:00

直播地址:https://live.bilibili.com/22339632

程 序

嘉宾致辞

08:50–09:00  

胡清华 天津大学教授

马占宇 CCF-CV专委会秘书长

主题报告

09:00–09:30

薛建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主题:交通场景的理解与预测

09:30–10:00

韩军伟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主题:AI赋能高分遥感目标检测与识别:挑战、对策及展望

10:00–10:30

夏桂松 武汉大学教授

主题:图像几何结构矢量化感知及应用

10:30–11:00

王栋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主题:高性能视觉跟踪算法探索

11:00–11:20

吴冲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主题:环境感知技术在行业无人机中的应用

深度研讨

11:20–12:00

智能系统环境感知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

嘉宾:薛建儒、韩军伟、胡清华、夏桂松、王栋、吴冲

讲 者 / 报 告 信 息

薛建儒,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无人驾驶与混合增强智能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CVPR、ICCV、ECCV、ICRA、IROS等会议和TPAMI、TIP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ACCV2012最佳应用论文奖和IEEE智能交通学会杰出研究团队奖。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报告题目:交通场景的理解与预测

自动驾驶正在不断落地应用。然而实现真正的自主驾驶依然面临着诸多极具挑战性问题。本报告主要探讨自主驾驶的动态场景理解与预测问题,并报告课题组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

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长聘二岗教授,IEEE Fellow,获聘2018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类脑计算、遥感影像解译等。在领域顶级期刊/会议如: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PAMI,CVPR,MICCAI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2万次。3篇论文入选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2021年度IEEE GRSS Highest Impact Paper Award(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最有影响力论文奖)、国际期刊IEEE TCSVT 2021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IEEE BIBM 2018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 2010,MICCAI 2011和ICME 2016最佳学生论文奖提名。培养多名博士生/博士后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高被引科学家等。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等6项省部级科技奖。担任IEEE TPAMI、IEEE TMM、《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任国际会议如:CVPR,ICPR,ACCV等的领域主席。

报告题目:AI赋能高分遥感目标检测与识别:挑战、对策及展望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是空天地海一体化观测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广泛应用在侦察、监视、预警、搜救等军民领域。与自然图像相比,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具有目标方向多变、目标类型及数量繁杂、特定领域样本稀缺(如导弹阵地)、成像视角单一等特点,此外,不同平台、不同光照、天气条件、大气参数等都会对遥感图像获取产生影响。这些综合因素使得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与自然图像理解相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难点问题。当AI与遥感技术深度融合,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本报告首先总结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面临的挑战,接下来重点汇报我们团队在旋转不变目标检测、有向目标检测、弱监督目标检测、小样本目标检测、以及目标型号识别等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工作。

夏桂松,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Telecom ParisTech博士(2011)、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决策数学研究所(CNRS-CEREMADE)博士后(2011-2012)、法国巴黎高师(ENS-Paris)数学与应用系访问学者(2018)。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遥感解译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工作;近5年来,围绕图像低/中层结构感知与计算、遥感图像识别和语义解析等问题,主持和参与相关科研项目40余项,在包括IJCV,IEEE TPAMI/TIP/TGRS/TMM,PR、ISPRS J. P&RS等期刊和CVPR/ICCV/ECCV等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累计被引9000余次(查自Google Scholar),1篇论文入选CVPR2021 Best Paper Candidates,出版专著1部,构建的遥感图像解译数据集被业内同行使用40余万次,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Remote Sensing杰出贡献奖(2020)、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等奖励,个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湖北省杰青等人才项目资助。现担任Pattern Recognition等5个国际期刊编委、IEEE Trans. on Big Data等6个国际期刊客座编委。

报告题目:图像几何结构矢量化感知及应用

几何结构是诸多低、中层视觉计算任务的重要特征,在视觉场景结构理解和环境感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报告分享我们在自然图像几何结构(如wireframe、line segment、junction等)建模和计算问题上的新进展,包括图像junction、line segment的非监督计算模型和有监督深度感知方法、自然图像一维线结构与二维区域之间的对偶计算框架、wireframe的深度计算模型等,及其在室内图像三维重建、高分遥感图像解译等方面的应用。

王栋,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视觉目标感知与跟踪。迄今在本领域顶级会议(CVPR/ICCV)及期刊(TPAMI/TIP)发表论文3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5500余次。获得国际视觉目标跟踪竞赛VOT冠军(7次),CCF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CVPR2020最佳论文提名等学术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课题。

报告题目:高性能视觉跟踪算法探索

视觉跟踪算法近年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复杂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场景变化和平台限制对跟踪算法提出了以“强鲁棒性、高精准度、易迁移性、低计算量”为导向的高性能要求。为此,团队近年来从针对鲁棒外观模型更新控制、模板和搜索区域特征融合、通用尺度估计模块设计及嵌入式平台部署需求这四方面开展研究,分别提出了元更新器模型、Transformer跟踪模型、Alpha-Refine尺度估计模块和NAS跟踪网络搜索模型,显著提升了跟踪算法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参数量和计算量。

吴冲,博士,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主要从事行业应用无人机的产品开发工作,主持开发了农业植保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智能物流无人机、集群编队表演无人机等多个产品系列,主持及参与多个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ICRA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报告题目:环境感知技术在行业无人机中的应用

随着无人机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环境感知技术对推动无人机应用的深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以不同行业无人机对环境感知技术的需求为牵引,从无人机对地安全探测、无人机紧急降落安全区域评估、多无人机协同定位、无人机拒止环境定位等多个方面介绍环境感知技术在无人机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

执 行 主 席

朱鹏飞,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无人系统鲁棒环境感知和大数据鲁棒机器学习,发表CCF A类、中科院一区和IEEE 会刊论文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3670 余次,ESI 高被引论文4 篇,参与制定人工智能领域标准13项,获黑龙江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2019年度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及2020年度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构建大规模无人机视觉数据平台VisDrone,担任ECCV2018、ICCV2019、ECCV2020、ICCV2021无人机视觉研讨会负责人。

张长青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机器学习。2017-2018年在北卡罗拉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担任研究员。在IEEE TPAMI/IJCV/NeurIPS/ICLR 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10余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4篇论文入选CVPR/NeurIPS口头报告或亮点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3800余次。获得重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项。受邀为IEEE TPAMI、IJCV、CVPR、ICCV、ECCV、NeurIPS、ICML、ICLR等多个国际高水平期刊及会议审稿。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