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CCF多媒体专委会多名委员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2
【喜报】CCF多媒体专委会多名委员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
2025年03月14日 12:39 北京
CCF多媒体专委会多名委员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
2025年3月7日,202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公布。其中,CCF多媒体专委会有17位委员获奖(详情如下),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北京大学黄铁军教授获得创新成就奖(个人)。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中山大学操晓春教授和任文琦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低质视觉数据的特征发掘与约束寻优”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鲁继文教授、段岳圻助理教授和陈磊助理研究员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高效稳健的视觉信息分析与识别理论方法”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徐常胜研究员、钱胜胜副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方全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张怀文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跨场景复杂多媒体分析与推荐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兆翔研究员和北京邮电大学薛哲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大规模复杂科技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服务技术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赵思成副研究员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高效自适应视觉深度学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资深委员、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面向智慧健康的毫米波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北京大学马思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贾川民助理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超高清音视频标准创立与检测验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媒体专委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姚超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高性能复杂物理场仿真可视化关键技术”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项目人员简介
黄铁军,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次。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IEEE标准30多项,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100多项。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操晓春,中山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应用研究;发表ACM/IEEE 汇刊100余篇,CCF-A类期刊及会议长文文章160余篇;Google引用20000余次,H-index 65;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现兼任TPAMI的Associate Editor、TIP的Senior Area Editor、电子学报的编委,曾兼任TMM和TCSVT的Associate Editor,10余次兼任NeurIPS/ICCV/CVPR/IJCAI/ACMMM的Area/Track Chairs。指导博士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博、CCF优博、中科院优博论文3篇次;指导的研究生有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任文琦,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天津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Merced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从事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内容安全领域的研究。在CCF-A类期刊和会议长文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6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Google学术引用12000余次,入选2022/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多次担任CVPR、ICLR、AAAI等AI和CV领域重要学术会议的领域主席和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项目。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3/5)。
鲁继文,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系副主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IAPR Fellow。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安全、具身智能。发表PAMI、IJCV、CVPR、ICCV、ECCV论文200余篇。担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视觉计算与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主编,IEEE T-IP/T-MM/T-CSVT/T-BIOM编委。
段岳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IEEE汇刊和CCF-A类会议论文30余篇,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腾讯犀牛鸟专项基金等,担任CVPR 2025、ICCV 2025、ICLR 2024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FG 2023国际会议出版主席,TPAMI、IJCV、TIP等国际期刊的长期审稿人,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专委会执行委员,曾获2024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4年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
陈磊,清华大学信息处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多媒体技术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 (CAA)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仿真学会视觉计算与仿真专委会秘书长,国际期刊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JVCI) 特刊客座编辑,TIP、TCSVT等国际期刊的长期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类),人社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曾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生“优秀导师”。
徐常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首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负责人,IEEE/IAPR Fellow和ACM杰出科学家。担任ACM多媒体专委会中国区(ACM SIGMM China Chapter)主席。发表IEEE/ACM会刊论文200余篇,CCF-A类会议论文150余篇,在多媒体领域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获得最佳论文奖1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7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钱胜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入选北京市杰青、中国科协青托和ACM SIGMM 中国新星。研究方向为多媒体内容分析和跨媒体推理,在IEEE/ACM Trans.期刊和CCF-A类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相关成果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ACM Multimedia 2016年最佳论文、ACM Multimedia 2019年最佳论文提名、SIGIR 2024年最佳论文提名等。担任CCF多媒体专委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科技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腾讯微信犀牛鸟专项、快手科研专项和小米青年学者科研专项等,相关成果为快手、腾讯和航天防务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方全,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杰青。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和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知识计算、知识图谱、大模型、图机器学习和社会媒体数据挖掘与应用。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青年基金,基金重点、国际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CCF-腾讯犀牛鸟基金等项目。在多媒体领域相关的重要国际期刊如IEEE TKDE/TMM/TPAMI,ACM TOIS/TIST/TOMM和重要国际会议如ACM Multimedia/WWW/SIGIR/AAAI等上共发表论文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获得2024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CCF-A类 ACM Multimedia 2019/2013最佳论文提名,获得2019年中国多媒体大会最佳论文奖,获得201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会论文;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学者奖。
张怀文,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媒体内容分析、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在IEEE TPAMI、TKDE 、TMM、TCSVT等IEEE/ACM Trans期刊,ACM MM、WWW、SIGIR等CCF-A类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获PCM最佳论文奖、ACM SIGMM中国新星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代表、多媒体专委会执行委员等。
张兆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薛哲,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多模态/多视图学习、突发事件检测与分析等。在IJCAI、AAAI、ACM MM、ICDE、ICML、CVPR、WWW、TKDE、TCSVT、TNNLS、TCyb、TMM、TIST等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和参与了2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CCF-百度松果基金、CCF-腾讯犀牛鸟基金、CAAI-华为MindSpore学术基金等。
赵思成,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ACM/IEEE/CCF/CSIG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为情感计算、多媒体、机器学习、多模态大模型等。发表IEEE/ACM汇刊与CCF推荐A类论文6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万余次,H指数为50。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秘书长,IEEE TIP/IEEE TAFFC等国际期刊编委,IEEE TFS/ACM TOMM等国际期刊首席客座编辑,2023CSIG情感智能大会程序主席,NeurIPS, ICML, CVPR, ECCV, ACM MM, AAAI, IJCAI, ICASSP, ACII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或资深程序委员,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入选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马华东,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0-2021年历任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网络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职务。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物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23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获得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物联网专委会主任、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IEEE/CCF/CAAI会士。长期从事物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多媒体传感网、新型感知技术、视频物联网、媒体智能处理算法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或创新性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论著被同行学者引用1.5万次。排名第1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获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国际学术奖励。
马思伟,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IEEE Fellow(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项目首席专家,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马思伟教授长期从事高效视频编码研究,聚焦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率失真优化编码理论与方法,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多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特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贾川民,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视频压缩编码。他分别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任纽约大学视频实验室访问学者,曾在北京大学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已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获国际最佳论文奖,2篇获国际技术挑战赛冠军,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社部博新计划等任务,获北京市科协青托、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ACM中国SIGMM新星等。
姚超,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图像处理、视频编解码和人机交互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纵向课题10余项。在领域权威期刊(IEEE TIP、IEEE TCSVT、IEEE TMM等)和会议(AAAI、ACMMM、IJCAI、ECCV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2022)、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2022,2023),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