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MM专委会新增执行委员介绍(第七期)
CCF-MM专委会新增执行委员介绍(第七期)
CCF多媒体专委会 2024年11月01日 09:48 北京
引言:CCF-MM专委会全体委员会议于2024年7月24日在银川成功召开。会上共有53位CCF会员加入专委会,给CCF-MM专委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公众号后续将对新增专委成员分期进行介绍,本期介绍的是执行委员闫增强副教授、杨金柱教授、姚超副教授、姚姗姗副教授、于灵云副研究员和张晨负责人。
新晋执行委员介绍
闫增强,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武汉“英才计划”优秀青年人才,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AI+超声影像)核心成员。围绕医学AI,尤其是多模态信息融合与计算,近五年以第一/通信作者在IEEE TMI/- JBHI、PR等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JCAI、AAAI、ACM MM等CCF-A类会议,和医学图像计算顶会MICCAI发文28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单篇引用超400次。现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校企合作项目。担任多个期刊编委或客座编辑,获评IEEE TMI 2022-2023杰出审稿人。
杨金柱,东北大学教授、科研院副院长,美国科学院Cozzarelli奖联合获得者、美国HHMI博士后;先后任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医学影像智能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主任、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聚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电子学会二等奖1次,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项,研发了心脑血管结构及功能疾病分析等多项软件产品。
姚超,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图像处理、视频编解码和人机交互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纵向课题10余项。在领域权威期刊(IEEE TIP、IEEE TCSVT、IEEE TMM等)和会议(AAAI、ACMMM、IJCAI、ECCV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9,2022)、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2022,2023),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姚姗姗,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山西大学大数据科学与产业研究院机器视觉与信号处理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检索、声纹识别、大数据检索,在TMM期刊和BigMM会议发表论文多篇;获批专利多项,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项目多项;CCF高级会员,CCF YOCSEF太原2021-2022副主席,CCF女工委委员;积极参加CCF的各种会议,熟悉会议会务、审稿系统管理等事务。
于灵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兴趣涉及智能内容生成与安全等领域,已在TMM、TCSVT、CVPR、ACM Multimedia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累计发表20余篇。主持或参与了包括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个国家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与进展。
张晨,北京快手科技公司大模型部门音频中心负责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目前负责快手语音大模型的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主要包括语音合成TTS,语音识别ASR,音乐AIGC等方向,并将语音大模型技术用于快手的核心业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