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大咖说】系列五之张维迎

阅读量:12
2022-04-28

【编者话】委员大咖说系列文章素材来自委员在2021年12月24日举行的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启动仪式暨首届数字经济研讨会中的发言。本系列纯属学术探讨,相关文章已得到发言委员的正式确认。

【正文】

针对数字经济,我简要谈个人的两个看法。

第一,最好是将技术理解成一个自发演化的过程。技术是自发演化的,不是从上到下而是从下到上形成的。技术是演化的,演化意味着三点:一是技术创新的直接目的与实际结果不同。比如,蒸汽机最初造出来是用于矿井淘水,后来才变成通用动力。二是不可预测,所有的新技术都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几乎都是事后诸葛亮,根本预测不了。比如,11年前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人在深圳一个论坛上讨论云计算,两人持否定态度,一人持肯定态度。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企业家。2015年前做人脸识别技术的人自己都对这项技术缺乏信心,现在像商汤科技这样的公司特别成功。当年我曾把商汤的创始人介绍给中关村最好的IT企业,想要几十万元资助研究都未能如愿。三是不可设计。由于技术背后还涉及管理、立法等,我们应对新技术持有谦虚的心态,不要认为自己理解技术就觉得应该搞从上到下的布局和设计。鉴于此,我认为,尽管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但它更多是交流的平台,不是一个指点江山的组织。

07a46cfd1b87207457c5ae2d07a14f6

第二点是有关数字经济反垄断的问题。谈到反垄断就面临经济学的垄断概念,以及反垄断的法律体系。在我看来,经济学家有关垄断的定义是错的。经济学家将垄断和竞争的定义完全搞反了。所有企业采用相同的技术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不是什么竞争,是根本没有竞争。在经济学里,创新和垄断实际上是同义词。不要对经济学同行抱太多的期待,不要希望对反垄断政策提出一种伟大想法。当然,反垄断也给法学家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为什么现在的“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等算是问题?谈恋爱就是二选一,考生上北大和清华是二选一。这是个人选择权利,不用法律来干涉。

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边际成本定价是最优的,高于边际成本定价就是垄断。经济学的这些论断都是错的,错在它假定所有技术和产品都已经存在,只需考虑定价问题。事实上,所有新技术都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已经存在的。企业家为什么创造新的产品?因为他们预期成功后价格可以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按边际成本定价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因为越是重大的创新,边际成本很低,大量的投入是固定成本。按照经济学的边际定价理论,任何新技术都不可能出现,我们仍然会生活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经济学的评判标准来自于经济学本身的理论框架、静态分析。我们不能把需要创造的技术视为既成的存在,然后用反过来认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就是垄断。

    经济学忽视了企业家精神。在主流经济学里,资源和技术是给定的,唯一剩下工作的就是计算。这样判断企业大了就是垄断。其实,在竞争的市场上,不要担心大企业会垄断,最后总有人在摧毁大企业。真正摧毁垄断的是新的企业家,而且还无法预先知晓到底是哪个企业家,他往往在当前无法看清的角落。过去300年的历史无限次验证这一点。阿里即便再厉害,也不能高枕无忧,一高枕无忧就完蛋。鉴于此,判断垄断与否实际上是看能不能高枕无忧。我在此提出一个简易判断标准: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垄断,只要看企业领导人出事后企业股价是否波动。如果股价基本上不波动,那就是垄断。企业家的创造性对企业股价有重要影响。正因为这点,所有的企业最后都要完蛋,无论企业历史多长,这是我的一个判断。这就像学术界,不可能因为你是权威就没有人超过你,总有人会创造新的理论。企业家成功后就往往会骄傲自满,会官僚化,走向成功的反面。我的这个理论不会得到大部分同行的认同,因为经济学也是个饭碗,经济学家需要研究经费。

其实,所有理论包括经济学都有盲区。我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遗忘。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说,有些观点是如此愚蠢,以至于只有某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才会相信它,而普通人不会相信它,因为普通人不会如此愚蠢。对此,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诺曼提出一个解释:理论导致的盲区。经济学家团体便是如此。

总之,我认为,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其他什么经济,都应视为一个自发的演化过程。基于此再去探讨和理解它,至于究竟怎么做,是包括发明家和企业家在内的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事。任何一个东西得到大部分人认可了,就已经不再是创新了,只有每个人的认识都不一样,那才叫创新的东西。所以,数字经济不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