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信息系统专委走进长安大学

阅读量:13
2024-11-15

11月1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和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CCF走进高校(CCF@U第1171场)”活动在长安大学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CCF信息系统专委主任、清华大学邢春晓研究员,CCF信息系统专委荣誉主任、南京大学徐宝文教授,CCF信息系统专委秘书长、天津大学王鑫教授,CCF信息系统专委常务委员、清华大学张勇副研究员,CCF信息系统专委执行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宋凌云副教授进行了主题报告。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毅生院长、学院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15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信息工程学院王威副院长主持。

会议开始,王威副院长代表学院对邢春晓、徐宝文、王鑫、张勇、宋凌云等五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信息学院的基本情况和CCF走进高校活动的历史渊源。

邢春晓教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能信息系统”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对未来的影响。邢教授强调了智能办公系统的普及和AI领域的杰出贡献者,讨论了AI在内容生成、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以及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例如自动代码和图像理解。同时邢教授在汇报中探讨了区块链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中的作用,以及数据资产化、云计算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最后,邢教授预测了6G技术和智能信息系统的演进,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并提出了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如感知、计算、重构、协同和交互。

张勇副研究员以“华鼎医言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以华鼎医言大模型为切入点,介绍了华鼎医言大模型是由先进的智能数据库研究院开发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旨在国产化和打造全员型分布数据库,专注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汇报强调了医疗数据市场的巨大潜力,提到了中国医院和注册医师的数量,以及医疗数据在大数据中的重要地位。张教授还提到了智慧医疗的发展,包括智能数据治理、医疗体制改革、老龄化问题等,并强调了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多模态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支持。最后,张教授提出了对大模型发展的理性认识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强调了大模型在智慧医疗中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性。

宋凌云副教授以“多任务场景下的跨模态关联分析与融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多模态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强调了人类认知方式对多模态AI的启发,以及这些模型在融合不同信息模态、增强感知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宋教授提出了细粒度跨模态关联监督缺乏、数据分布不一致和模态间矛盾信息等挑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如属性引导的多实例学习框架和视觉问答的视觉语言知识记忆网络。宋教授还强调了跨模态检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哈希的方法和一个新的多模态任务框架,用于短语级情绪的权重分配和融合。最后,宋凌云教授总结了多模态表示学习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低质量数据学习、噪声处理、模态数据缺失补全和动态低质数据融合。

徐宝文教授以“Rust类型系统与安全性————关于类型系统及类型安全等的初步思考”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强调了Rust语言在系统级编程中的重要性,突出其性能和安全性。自2006年起步,Rust已成熟为稳定的编程工具,以其内存安全性和并发性著称,通过借用和所有权机制有效预防内存泄漏和指针错误。徐教授解释了Rust类型系统如何通过泛型、trait bound和生命周期等特性,强化类型检查和编译时错误检查。Rust的应用已扩展至数据分析、游戏开发、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处理大数据时表现优异。徐教授认为,随着生态系统的成熟,Rust将成为构建新一代可靠软件的关键语言,并在未来软件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互动环节中,四位专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并就人工智能赋能信息系统领域的热点进行了展望。整个活动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通过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为师生带来了新的思维视角,扩展了学术视野。

报告会后专家们参观了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研究院及相关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