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MM走进高校@云南大学
【总结】CCF-MM走进高校@云南大学
CCF多媒体专委会 2023-08-09 13:30 发表于山东
CCF-MM走进高校系列活动
CCF@U:
CCF-MM走进云南大学
2023年8月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CCF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承办的“CCF-MM走进云南大学”高端学术论坛活动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软件学院1303会议室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出席的嘉宾有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张极冰、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姚绍文教授、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杨云教授、CCF-MM副秘书长、南京理工大学副院长李泽超教授。会议开始,杨云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宣告会议正式开始并邀请嘉宾致辞。张极冰书记首先对莅临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并衷地感谢各位专家对软件学院的支持。张书记提到,软件学院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和学者常来云大,共同展开合作交流,推进人才教育培养,响应国家战略,最终辐射南亚、东南亚。随后,姚绍文院长也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提到,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未来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欢迎更多的学者来到云南进行合作与交流,将这些前沿技术与云南本土文化进行更好的相融合,为西南边疆地区的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最后,CCF--MM副秘书长,南京理工大学副院长李泽超教授对本次活动及CCF多媒体专委会进行了介绍,欢迎更多的老师同学能加入到专委会大家庭及参与专委会的活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赵耀教授。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北京大学教授彭宇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国家杰青李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树徽研究员,共4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大学赵耀教授作题为“连续学习及其在视觉感知任务中的应用研究”主题演讲,报告首先介绍连续学习的相关背景知识,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及挑战。随后探讨如何将人类连续学习的特性融入到机器学习算法中,从而提高算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最后,向大家介绍所带课题组在连续学习与视觉感知任务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教授彭宇新以“多维感知驱动的AIGC”为题,首先介绍了AIGC领域的前沿算法和以扩散模型为代表的大模型相关背景知识,并介绍其团队近期在文本到视觉内容生成领域的工作进展。以及团队如何解决视觉内容生成中的多维时空信息建模问题,以实现更加精细化和高度可控的生成过程。
浙江大学李玺教授以“多模态视觉结构学习”为题,主要围绕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学习方法展开,涉及大规模图像/视频数据的视觉特征学习,并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目标视觉感知特性、视觉特征表达、深度学习器构建机制、高层语义理解等方面。此外,还系统地回顾视觉特征表达和学习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展示近年来视觉特征学习方面所做的一系列代表性研究工作及其实际应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王树徽研究员以“跨媒体多重知识获取与可信学习推理”为题,重点围绕跨媒体知识结构的复杂特性与跨媒体分析推理难解释、难泛化的固有问题展开讨论。介绍其研究组近期在跨媒体知识获取与学习推理方面的若干研究探索。包括人机协同的细粒度跨媒体事理知识构建、可信跨模态统一表征与知识学习、以及可解释、可回溯跨模态推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次高端学术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它让多媒体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分享各自在此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分享与交流,参会者可以了解到领域内的最前沿学术动态和产业应用趋势,从而加深对整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样的学术论坛上,不仅可以听到顶尖专家的报告和演讲,还有机会参与针对热门话题和技术难题的研讨和讨论,从而促进交流与合作,加速学术和产业的发展进程。
承办单位介绍
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云南大学下设28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近130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近1500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学历教育国际学生近1500人。学校占地面积4367亩,有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33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亿余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00万余册。学校有本科专业84个,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生物与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区域国别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一流大学建设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建设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云大力量。
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发改委联合批准,于2002年设立的全国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软件学院参与建设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拥有“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和“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开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2个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专业,合并原国家级特色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网络工程”与云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信息安全”开设了“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202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新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院共获准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IBM和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华为新工科建设项目2项,云南省精品课程3门、云南省双语示范课程2门。学院拥有云南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4名,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提出软件工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CDIO创新实验区。国家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6项,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位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拥有1.97万平方米的独立研究教学楼,设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评中心、国家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基地和中心;拥有“教育部跨境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中心”、“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昆明市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有云南省级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成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营造了良好环境。学院以培养国际化、工程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教学、实践、开发相结合,全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在专业建设上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高校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按国际通行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工程型人才,推行教学、实践、开发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